孩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正如雕刻家想要雕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精湛的技艺一样,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必须依靠良好的习惯才行。小学阶段不是学习分数的展示期,而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不是智商和一时的分数,而是能否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今天,思思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京大学陈佳鸿学姐的成长智慧。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了目标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一路稳扎稳打最终圆梦北大。佳鸿学姐坦言:“从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我之后的学习非常顺利。” 这份宝贵经验,为小学阶段的家长带来深刻启迪 —— 与其紧盯分数,不如聚焦习惯培养,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建议小学家长快来收藏这份成长智慧,助力孩子在学习之路上行稳致远!
(以下内容源自学而思满天星讲座分享,经本人同意后整理发布)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与生俱来的天性般自然牢固。而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在《新教育评论》中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好的习惯令孩子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先抓习惯,再谈成绩才是聪明家长应该紧盯的事情。
展开剩余90%佳鸿学姐获奖照片
好习惯&好方法从目标导向到卓越成长01
目标导向,动力续航
让成长有方向
“每次到一个新的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比如某门学科考到多少分,要考上一个怎么样的大学。目标可以稍微定的偏高一些,需要付出额外努力才能达到,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可能已经超乎意料地达到了这个目标,那么接下来就要定下一个目标了。”
清晰的目标就好像是学习的灯塔,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当孩子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每一步行动便有了意义,每一次坚持便有了动力。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每一次的突破和成功都会化作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而这种正向反馈又会不断滋养他们的自信与热情,让孩子爱上这种“升级打怪”的感觉,形成“目标→行动→成就→动力”的良性循环。正如远航的船只需要灯塔指引方向一样,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清晰的目标来领航,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稳健前行,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培养路径:
先培养孩子设立目标的意识,再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设定目标的能力。初期阶段,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制定阶段性小目标,通过“目标共设”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目标管理的要义,在目标达成时给予及时、适当的正向反馈,能有效强化成就感,让孩子在快乐中建立“努力-成功”的积极联结。随着孩子目标管理能力的提升,慢慢熟悉了“闯关模式”,就要逐步过渡到自主设定目标的阶段,帮助孩子建立“目标设定-执行追踪-总结反思”的完整闭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成长型思维和自我驱动力。
佳鸿学姐在镇江分享经验
02
科学方法,高效学习
让目标有反馈
“每门学科,每个阶段,都需要找到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比如,学习新概念的阶段,重点在理解概念,而不是刷题,在学习概念的阶段去刷题并不能让你得到很好的提升,而是需要在理解好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练习量;最终在查漏补缺的时候,整理错题会是更好的提升方法。而且需要在周期内做到定期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步时,找到促进进步的有效方法并给予自己正向反馈,增强学习动力;退步时,则需及时反思原因,通过调整方法重获进步信心。”
学习不仅需要勤奋的坚持,更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引。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同杠杆,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知识的大门。研究表明,采用科学方法的学习效率是机械重复的3-5倍,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级扩大。当科学方法与持之以恒的努力相结合,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积累,而是开启了认知升级的复利效应,让每一分努力都能收获几何级数的成长回报。
培养路径: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带着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去听课,还能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复习能够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所学成果,发现忽略或误解的问题,杜绝知识漏洞。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整理错题、使用错题本的习惯,除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外,还能够培养反思能力。
佳鸿学姐的错题本
03
引导支持,智慧放手
让孩子“整体向上”
“在小学阶段,我的学习目标主要由家长设定。但进入初中后,家长开始逐渐放手,我就被‘散养’了,因为我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再过多干涉,而是以鼓励、支持和情绪调节为主,把学习方向和目标的决定权交给了我。我觉得家长在小学阶段需要引导孩子学习的方向,但引导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但到了初中后,孩子需要自己找到目标和动力,家长的角色也应从‘引导者’转变为‘支持者’。”
养育孩子就像培育一棵小树,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度修剪,聪明的家长都懂得随着孩子的成长“变换角色”。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动态变化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所以真正的教育智慧不在于全程掌控,而是要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来陪伴和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既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时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又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逐步退出,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一步步走向独立,实现真正的“整体向上”。
培养路径: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尚未成熟,父母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示范预习方法、陪伴整理错题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学习流程。但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父母就要学会“智慧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决定权,多鼓励和支持,做他们情绪的调节器。这种有策略的退出既能保护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孩子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获得持续成长的内驱力。
学习成长的宝典秘籍佳鸿学姐的书柜
如何平衡学习与玩,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可以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或短期目标,完成任务或目标之后可以自由玩耍或者获得想要的奖励,这样他们会更有动力高效完成任务,让孩子该学的时候学透,该玩的时候玩透,不要学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学。同时要告诉孩子,努力学习后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比如大学里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参加社团等。同时,不要给孩子布置特别多作业占用孩子的所有时间,要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
家长需要从小帮孩子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预习、复习和整理错题的习惯,还要定期复习错题本,这种习惯符合自然学习的过程。我是先预习了解内容,再通过复习巩固知识,最后通过错题查漏补缺,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高中和大学,帮助我高效学习。还要帮孩子养成复盘意识,小学阶段他们可能还不太具备复盘意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复盘,慢慢养成习惯。我小时候也是,可能老师讲一堂课我能学到70%就已经自信心很足了,但其实还有30%需要后期去复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时要注重效率,而不是盲目“卷”,要追求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每次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习的内容对达成目标有帮助,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要注意错题本的使用,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并加以改进。整理错题时,不仅要记录错误的答案,还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定期复习错题本,可以避免重复犯错,提升学习效率。
你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学习经验是什么?
养成系统整理错题的习惯,定期反复地去复盘。在订正过程中,不仅要理解题目本身,更要善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主动挖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延伸知识点,以此完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适当拓展课外知识也大有裨益,学一些课外知识可以让孩子更有信心,因为他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别人丰富,在某些地方就可能就会有别人想不到的灵感。
如何学好数学?
我感觉比较重要的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个是多思考,主要是思考做题的思路,你要反复地去想有没有办法能改进。第二个是多交流,可能很多同学不愿意跟比自己差或者比自己强的同学交流,这样很不好,跟不同的人交流会产生不同的思路和启发,能够让大家进步比较快。最后是多复盘,对错题不能仅停留在听讲解和抄答案的层面,而是要完整记录解题过程后,通过间隔性的独立重做来检验知识和思路掌握程度,直到能够完全自主解题为止。这种“思考-交流-复盘”的闭环学习方式,能真正吃透知识要点,实现成绩的稳步提升。
遇到难题时是要多思考还是能直接看答案?
可以先看答案,看看自己为什么不会做这道题,是存在知识盲区还是暂时性遗忘,如果是知识空白,就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如果不是知识盲区,就要去思考这样的难题为什么做不出来。总之不要畏难,多跟同学老师去交流,把那道题收集起来,研究题目跟自己其他的错题是否存在内在关联,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立体化。
平时让孩子多刷题有用处吗?
确实有很多人在短时间内通过刷题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刷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考前也可以刷题感受考试节奏。但题目的选择很重要,真正有效的练习题不在于难度高低,而在于能否带来实质性的提升。理想的刷题难度应该控制在约30%的内容是需要通过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起码有三成的东西你是不会的,这样通过刷题能补足知识“漏洞”,提高效率,带来最大的进步。还有就是不能一味地刷题,要通过刷题发现并补充知识漏洞、锻炼计算能力,如果只是盲目地刷,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
如何看待AI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工具,如果遇到不懂的概念或者题目,可以用AI进行比较初步的学习。AI有时候确实比较聪明,在某些方面它的知识面非常广,在提前学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些初步的提示帮助,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整个体系,但不能太深,而且也有些地方不太严谨,所以不能完全相信AI,或者严格的来说不能让它帮忙写作业。我是高二的时候才有AI,当时就有开始用AI帮我修改一些语文、英语作文,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大家可以试着用,但是不要太信任AI。
有什么考试技巧可以分享吗?
考试的目标是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试卷的难度通常是从前往后递增的,建议拿到试卷之后从前往后做,先做容易的题目,确保拿到基础分,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最后再回来思考,草稿要写得清晰,方便检查。另外,考试前突击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考试前不在乎你看多少东西,主要是调整状态,保持放松的心态和冷静,避免因紧张而犯错,考试中要合理分配时间,考试后可以复盘自己在考试中的时间分配,找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绩起起伏伏?
学习过程中不要太纠结短期的成绩起伏,与其长期停留在平庸水平,还不如时好时差,然后慢慢地就可以通过调整达到“一直好”的状态,进步都是螺旋式上升,只要整体是向上的我觉得就可以了。
走竞赛这条路是不是必须要有天赋?
竞赛确实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智力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兴趣和努力同样重要。也有很多同学刚开始接触竞赛时比较平庸,但却对数学怀有极大热情,能够坚持别人坚持不下来的学习过程,最后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你即使最终没有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但在学习竞赛的过程中所提升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关于数学竞赛有什么经验分享?
学习竞赛需要多思考、多交流、多复盘。一道题目不仅要会做,还要总结关键步骤,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错题要反复复盘,确保真正掌握。考试时要记录时间分配,复盘考试过程,逐步提升状态。
竞赛学习和课业学习如何平衡?
小学阶段课内压力较小,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竞赛内容。初高中阶段,课业压力增大,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取舍。在学习竞赛的过程中,我们常说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条腿是课内,一条腿是竞赛。在确保能取得竞赛成绩之前,绝不能过早地放弃任何一方。竞赛不一定能出成绩的时候,抓牢课内学习为竞赛做保障,在竞赛进展不顺利时还可以有退路,及时回归课内学习,避免影响升学。如果竞赛有很大把握出成绩的话,也可以适当减少课内学习时间,专注于竞赛。
北大学姐的成长密钥:
科学方法:
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要在平时帮助孩子养成预习、复习和整理错题的好习惯,养成复盘意识,有效率、有意义的学习!
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从小培养孩子设立目标的意识和完成目标的能力,目标完成的成就感就像游戏通关一样让人上瘾,让孩子爱上“打怪升级”的闯关模式,自然激发内驱力。但是要注意,“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目标才会让孩子更有学习动力噢!
家长角色: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不断转变角色。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从“教练”角色转变为“队友”角色,小学阶段在深入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成长,在孩子长大后学会“放权”,鼓励、支持和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是孩子最好的“跑鞋”,能够赋予他们持续奔跑的能力和力量,让他们在未来的每一个赛道上都能从容前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这些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与其过分关注眼前的分数,不如把目光放长远,帮助孩子建立受益终身的学习体系。
最好的教育往往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当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整理错题、合理安排时间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受益终身的成长型思维。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家长要适时给予孩子引导和支持,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错误中学会反思,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当习惯成为自然,当内驱力悄然觉醒,孩子自会带着这份沉淀的力量,在成长的旷野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平台_实盘配资平台查询_十大实盘配资平台观点